化学高中二年级要点必学一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,在大家平凡的学生生涯里,大伙对要点应该都很熟悉吧?要点有时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常识。
1.化学高中二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一
氧化物
1、Al2O3的性质:氧化铝是一种白色难溶物,其熔点非常高,可用来制造耐火材料如坩锅、耐火管、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。
Al2O3是_氧化物:既能与强酸反应,又能与强碱反应:
Al2O3+6HCl=2AlCl3+3H2O
Al2O3+2NaOH==2NaAlO2+H2O
2、铁的氧化物的性质:FeO、Fe2O3都为碱性氧化物,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。
FeO+2HCl=FeCl2+H2O
Fe2O3+6HCl=2FeCl3+3H2O
2.化学高中二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二
物质的分类
1、容易见到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。
2、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、胶体和浊液三种,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—100nm之间,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况,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重要原因。
3、浊液用静置察看法先辨别出来,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辨别。当光束通过胶体时,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,这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。
4、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,不可以通过半透膜,所以用半透膜可以离别提纯出胶体,这种办法叫做渗析。
5、在25ml沸水中滴加5—6滴FeCl3饱和溶液,煮沸至红褐色,即制得Fe(OH)3胶体溶液。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,在电场力用途下向阴极移动,从而该极颜色变深,另一极颜色变浅,这种现象叫做电泳。
3.化学高中二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三
氯气
物理性质:黄绿色气体,有刺激性气味、可溶于水、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(液氯)和固态。
制法:MnO2+4HCl(浓)MnCl2+2H2O+Cl2
闻法: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,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。
化学性质:非常活泼,有毒,有氧化性,能与大部分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(盐)。也能与非金属反应:
2Na+Cl2===(点燃)2NaCl2Fe+3Cl2===(点燃)2FeCl3Cu+Cl2===(点燃)CuCl2
Cl2+H2===(点燃)2HCl现象:发出苍白色火焰,生成很多白雾。
燃烧可能没有氧气参加,物质并非只有在氧气中才能燃烧。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,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。
4.化学高中二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四
氧化还原反应的种类:
置换反应
2CuO+C=2Cu+CO2SiO2+2C=Si+2CO
2Mg+CO2=2MgO+C2Al+Fe2O3=2Fe+Al2O3
2Na+2H2O=2NaOH+H2↑2Al+6H+=2Al3++3H2↑
2Br-+Cl2=Br2+2Cl–Fe+Cu2+=Fe2++Cu
化合反应
2CO+O2=2CO23Mg+N2=Mg3N2
2SO2+O2=2SO32FeCl2+Cl2=2FeCl3
分解反应
4HNO3=4NO2↑+O2↑+2H2O2HClO=2HCl+O2↑
2KClO3=2KCl+3O2↑
部分氧化还原反应:
MnO2+4HCl=MnCl2+Cl2↑+2H2O
Cu+4HNO3=Cu2+2NO2↑+2H2O
3Cu+8HNO3=3Cu2+2NO↑+4H2O
Cu+2H2SO4=CuSO4+SO2↑+2H2O
自己氧化还原反应:
Cl2+H2O=HCl+HClO3S+6OH-=2S2-+SO32-+3H2O
2Na2O2+2H2O=4NaOH+O2↑;2Na2O2+2CO2=2Na2CO3+O2
2Ca2+2Cl2=CaCl2+Ca2+2H2O
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
2H2S+SO2=3S+3H2O
5Cl–+ClO3-+6H+=3Cl2↑+3H2O
氧化剂、还原剂、氧化产物、还原产物不止一种的氧化还原反应:
2KNO3+S+3C=K2S+N2↑+3CO2↑
2KMnO4=K2MnO4+MnO2+O2↑
5.化学高中二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五
化学能与热能
1、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。
缘由: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,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,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。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原因。
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,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。E反应物总能量>E生成物总能量,为放热反应。E反应物总能量
2、容易见到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
容易见到的放热反应:
①所有些燃烧与缓慢氧化。
②酸碱中和反应。
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。
④大部分化合反应。
容易见到的吸热反应:
①以C、H2、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:
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2·8H2O+NH4Cl=BaCl2+2NH3↑+10H2O
③大部分分解反应如KClO3、KMnO4、CaCO3的分解等。
6.化学高中二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六
1、状况:
固态:饱和高级脂肪酸、脂肪、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、麦芽糖、淀粉、维生素、醋酸;
气态:C4以下的烷、烯、炔烃、甲醛、一氯甲烷、新戊烷;
液态:油状:乙酸乙酯、油酸;
粘稠状:石油、乙二醇、丙三醇.
2、气味:
无味:甲烷、乙炔;
稍有气味:乙烯;特殊气味:甲醛、乙醛、甲酸和乙酸;香味:乙醇、低级酯;
3、颜色:白色:葡萄糖、多糖黑色或深棕色:石油
4、密度:
比水轻:苯、液态烃、一氯代烃、乙醇、乙醛、低级酯、汽油;
比水重:溴苯、CCl4,氯仿.
5、挥发性:乙醇、乙醛、乙酸.
6、水溶性:
不溶:高级脂肪酸、酯、溴苯、甲烷、乙烯、苯及同系物、石油、CCl4;
易溶:甲醛、乙酸、乙二醇;与水混溶:乙醇、乙醛、甲酸、丙三醇.
7.化学高中二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七
有机物的溶解性
难溶于水的有:各类烃、卤代烃、硝基化合物、酯、绝大部分高聚物、高级的醇、醛、羧酸等。
易溶于水的有:低级的[一般指N≤4]醇、、醛、、羧酸及盐、氨基酸及盐、单糖、二糖。。
具备特殊溶解性的:
①乙醇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溶剂,既能溶解很多无机物,又能溶解很多有机物,所以常用乙醇
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医用成分,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,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,增大接触面积,提升反应速率。比如,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,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,又能溶解油脂,让它们在均相中充分接触,加快反应速率,提升反应限度。
②苯酚:室温下,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.3g,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,当温度高高中化学选修5于65℃时,能与水混溶,冷却后分层,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,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,振荡后形成乳浊液。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,这是由于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。
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愈加难溶,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,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,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。
④有些淀粉、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。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,会析出。但在稀轻金属盐溶液中,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。
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,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。
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,如甘油、葡萄糖溶液等,形成绛蓝色溶液。
8.化学高中二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八
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:
1.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:4Na+O2==2Na2O
2.钠在空气中燃烧:2Na+O2点燃====Na2O2
3.钠与水反应:2Na+2H2O=2NaOH+H2↑
现象:
①钠浮在水面上;
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;
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;
④伴有嗞嗞响声;
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.
4.过氧化钠与水反应:2Na2O2+2H2O=4NaOH+O2↑
5.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:2Na2O2+2CO2=2Na2CO3+O2
6.碳酸氢钠受热分2NaHCO3△==Na2CO3+H2O+CO2↑
7.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:NaOH+NaHCO3=Na2CO3+H2O
8.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:Na2CO3+CO2+H2O=2NaHCO3
9.化学高中二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九
物质的量的单位――摩尔
1.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肯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。
2.摩尔:把含有6.02×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。
3.阿伏加德罗常数:把6.02X1023mol-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。
4.物质的量=物质所含微粒数目/阿伏加德罗常数n=N/NA
5.摩尔水平
概念: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备的水平叫摩尔水平.
单位:g/mol或g..mol-1
数值: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水平或相对分子水平.
6.物质的量=物质的.水平/摩尔水平
10.化学高中二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十
1、原子半径
同一周期,从左到右,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,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;
同一族中,从上到下,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,元素原子半径递增。
2、主要化合价
同一周期中,从左到右,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,元素的正化合价递增,第一周期除外,第二周期的O、F元素除外;
最低负化合价递增第一周期除外,因为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,故从ⅣA族开始。
3、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
同一周期中,从左到右,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,元素的金属性递减,非金属性递增;
同一族中,从上到下,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,元素的金属性递增,非金属性递减;
4、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
同一周期中,从左到右,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,单质的氧化性增强,还原性减弱;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,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。
同一族中,从上到下,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,单质的氧化性减弱,还原性增强;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,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。
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,金属性就越强;单质氧化性越强,非金属性就越强。
5、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
同一周期中,元素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;
同一族中,元素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。
6、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
同一周期中,从左到右,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,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;
同一族中,从上到下,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,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。
7、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
同一周期中,从左到右,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,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;同一族中,从上到下,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,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。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、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,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:伴随从左到右价层轨道由空到满的渐渐变化,元素也由主要显金属性向主要显非金属性渐渐变化。
随同一族元素中,因为周期越高,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,就越容易失去,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备金属性。元素的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,元素金属性就越强;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,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。
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,非金属性越强。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。具备同样价电子构型的原子,理论上得或失电子的趋势是相同的,这就是同一族元素性质相近是什么原因。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少气体。还有一些依据元素周期律得出的结论:元素的金属性越强,其第一电离能就越小;非金属性越强,其第一电子亲和能就越大。同一周期元素中,轨道越“空”的元素越容易失去电子,轨道越“满”的越容易得电子。周期表左侧元素常表现金属性,从上至下依次增大,从左至右一次减小。周期表右侧元素常表现非金属性,从上至下依次减小,从左至右一次增大。